创新党组织引领下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广党组织引领下的“十个一”就业扶贫模式、党建引领铺好文化振兴路……近年来,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动力,深入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凸显党建作用力促发展。 “通过创新党组织引领下的‘’产业扶贫模式,群民合作社党支部积极主动承担帮扶电站建设移民、帮扶贫困群众的社会责任,5年来坚持‘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孵化”贫困户、精准脱贫,我们走出了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的新路子。”小湾镇党委书记张学起介绍说。 据了解,自打把一户户单打独斗的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组织管理,统一匹配务工岗位、统一整合有效资源、统一提升生产效益,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孵化+贫困户脱贫”三个要素同频共振,有效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再坚持全面动员,“三优先”整合资源。全镇共成立专业合作社34个,优势资源向合作社优先倾斜,采取“支部+合作社”的方式,优先招收贫困户劳动力。 在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了解到合作社解决常用务工岗位多个,特设解决贫困户务工岗位20多个,有效解决贫困户务工累计超过多人次,直接增加贫困人口务工收入多万元。部分“贫困户成了上班族”,务工岗位的有效开发,缓解了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自从年合作社成立以后,我就到合作社做茶园做锄草、浇水、修剪、施肥等日常管护工作,一开始月工资是元,现在提高到元。感谢党和政府政策好,感谢合作社能让我能在我家门口就打工,收入有了保障,老公和孩子看病也有了保障。”因丈夫和儿子患病,沉重的家庭负担曾压得合作社社员茶争芳有些喘不过气,但加入合作社后,她欣喜地表示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据了解,合作社还与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达成“订单式”合作意向,合作社回收之后统一供销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同时,通过特色产业共同发展、社员困难共同帮扶、合作社红利共同分享的方式,带动合作社周边种茶农户,实现强弱联手、弱弱联合、抱团取暖,为稳固脱贫成效及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户5人。合作社成立至今,累计实现产值3多万元,年均使用劳务工达5万余人次,5年来累计发放劳务工资.24万元,为员工年均创收2.38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强表示,根据年底生产经营收入情况,合作社还将拿出部分盈利资金投资村镇公益事业建设。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情,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此外,当地实现向外转移贫困劳动力人;依托合作社安置贫困人口就业23人;依托乡村振兴聘用贫困人口就业15人;依托“六长制”实现贫困人口就业17人;依托提升人居环境实现贫困人口就业20人;依托生态扶贫实现贫困人口就业6人;依托项目工程实现贫困人口就业6人;依托自主创业,通过创业贷款、贷免扶补等政策扶持,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依托公益岗位开发实现贫困人口就业1人;依托发展产业自主就业实现贫困人口就业25人。 蕨菜村石头窝小组村民李元芳今年54岁,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共兄弟三人,两个弟弟身体都不健康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只有依靠他自己。他表示,通过党组织引领下的“十个一”就业扶贫模式自己当上了林管员,工资每个月就有元。另外通过各级帮扶和自己努力,总算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弟弟们看病困难的问题。 同时,小湾镇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按照“三评四定”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认真开展历次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并选好配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建强村级党组织班子;进一步健全完善“四同四助”扶贫党建双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帮、育、促、用”,把贫困户帮扶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把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成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村组干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云南网记者黄翘楚通讯员字紫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10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