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作者:陈开心

人们都把教师比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小米山上这支蜡烛所发出的微弱之光吧。

在“感动临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一位从特别的地方的特别群体里走出来的年轻人闪亮登场了。“感动临沧年度人物”评审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辞是:“自学成才,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含辛茹苦,志在播撒希望之‘星火’。勇于超越,立誓为民,惟愿不再‘与世隔绝’。”他就是云南省凤庆县郭大寨乡松林村健康村小学代课教师彭绍贵。

在颁奖晚会上,我们只看到集结在彭老师身上的光环,却无法看到光环背后的许多心酸,更无法想像彭绍贵老师悲喜交织的内心世界。

彭绍贵老师在课堂

特别的家世

彭绍贵老师出生在双亲都是麻风病人的家庭里。

年,国家在云南省凤庆县郭大寨乡松林村名叫小米山的山腰筹建了一所简易的麻风病院,取名叫“小米山疗养院”。病人分别从云县、耿马、凤庆、丽江、贵州等地迁来。年,原临沧地区行政公署专门召开会议,将麻风病院划归郭大寨乡松林村辖区,经几易其名,最后定名为“藤蔑河小组”,藤蔑河小组正式归属郭大寨乡行政区域。现有61户农户人,其中麻风病人57人,原有52人,新增5个病例。

彭绍贵他爹是凤庆县洛党镇厚丰村人,因为患上麻风病,连小学都没有读完,就被爷爷带到小米山治病。他妈是云县后箐乡勤山村人,也因为患上麻风病来到了小米山。当时,他们都以为医治几年就能健康的回家,谁知道一进入小米山,就与世隔绝了,就注定没有回家的希望了。虽然,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从生活救助,患者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麻风病院还是缺医少药,而且几乎与外界隔绝。据说,年,小米山的麻风病人多达多人。可病院却只有两名管理员和一个中草药医生。面对熬不住病痛折磨而死亡的病员,不少病人都相继逃离。有信心也有决心的彭老师的父母没有逃,他们没有放弃要把病治好再回家的愿望。彭绍贵的爷爷是民间中草药医生,在管理站里,他就帮助管理站的医生找药熬药给病人治病。

尽管病人都知道中草药对于治疗麻风病没有效果。但还是有多人留下来治疗,大家相依为命互相依靠,有的男女还自主婚配,就地成家。不幸的是因为生活艰苦和不知今后自己会怎么样,有些夫妇干脆把生下来的孩子扔掉。据说刚生下来就被夺去生命的婴儿有近百个,有幸留下来的只有多人,彭绍贵就是其中的一个。

特别的求学

过去,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从心理上担心传染。人们从小米山脚下经过时,都要捂住鼻子加快速度。对于麻风病人就更不敢接近了。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当地老百姓不肯进入麻风病院,也没有哪所学校肯接收麻风病人的子女就学。从年到年,藤蔑河小组虽然于年办过民办学校,但到年就停办了。这些麻风病人的孩子长期没有学上,导致这些孩子除了文盲还是文盲。

彭绍贵七岁时,他爹由于劳累过度,病倒在田里,从此就不能直立行走,接着左眼也失去了光明。这样,抚养兄弟姐妹四个的担子就落在了他母亲的身上。为了生活,也为了多挣几个工分,本该在学校度过快乐童年的彭绍贵,就让妈妈与生产队长商量,把生产队里的6头黄牛接过来放养。

每天,彭绍贵都把牛赶到山头去放。每当他看到山那边学校里的孩子快乐玩耍,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时,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羡慕的目光,心里更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痛楚。他企盼着得到和常人一样学习机会,希望自己也能读书。

有一天放牛回家,他终于按奈不住了,就把自己想读书的想法告诉了他爹。他爹听了,又是惊喜又是难过。因为他爹知道,当地学校是进不了的,即使进去了,同样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他爹说:“想读书,好的,我教你。”他爹虽然身体残疾,但还算读过小学。而且还传承了祖辈传下来的医术。于是他爹就委托他的徒弟赵联帮和朋友李正相两个人帮忙找来了课本。从此,彭绍贵白天放牛,晚上学习。多数时间还把书本带到山上去学习。学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按课文进行识字、计算。另一方面是学习《中医针炙》和《中草药理》。那个时候,彭绍贵对于学习可真是入了迷,山上放牛的地方每一块平石都成了他的写字桌。有时他身背竹篮,按照学到的医药知识,采些草药回家和爸爸一起配药行医。有时因为迷恋于学习,一时找不到牛,直到天黑还回不了家。

就这样,他一边放牛,一边学习3年后,他爹的视力越来越差了,在晚上的油灯下无法看清书上的字。他就去拜村里的老人李景洲为师。为了让伙伴也有学习机会,他还约了8个伙伴一起学习。李老师是一个孤独老人,没有妻儿,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他们9个孩子只有两套课本,就挤在没有课桌椅,也没有黑板粉笔的小屋子里学习。一年以后,其他几个伙伴都不读了,只有彭绍贵坚持学完了小学课程。读完了小学课程后,他又找来了几本语文、地理、历史等初中课本进行学习。通过几年的艰辛自学,他已经成为藤蔑河小组没有进过学校的最有知识的土秀才了。

特别的身份

34岁的彭绍贵,在家里是父母亲的孝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从他懂事的那天开始,他就知道关心患病在身的父母。在村里,他是老师,是没有进过学校读过书,完全靠自学成才,而且还教出了许多学生的老师。可在教师队伍的花名册里,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他是代课老师,一位有时连元代课金都领不到的特殊代课教师。

年,为了让村里人尽可能脱盲,彭绍贵和李景洲老师商议,在村里自办一所夜校,夜校老师就有他俩担任。

夜校开课了,来识字的有男的,有女的,有少年,有青年,还有老年。学员们给年事已高的李景洲老师每月1.5元钱或是一担柴,而彭绍贵却自觉自愿地义务教他们识字和计算。

年是令彭绍贵感到十分兴奋的日子。因为村里传来了又要办学校的消息。他仔细算了一下,全村14岁以上的麻风病人后代文盲就有个。而14岁以下的适龄儿童也有20几人。如果学校恢复开办,全村的儿童就再也不会当文盲了。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里的学校真的办起来了。学校的名字就叫健康村小学,到学校任教的是一位姓杨的代课教师。杨老师进村后,白天给适龄儿童上课,晚上教青壮年识字,彭绍贵没有放弃学习机会,又参加了夜校班学习,学习期满后,他拿到一个脱盲证书。当他拿到脱盲证书时,说不清有多高兴,他说还比后来拿到中专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还要高兴。

由于健康村小学环境特殊,学生特殊,派到健康村小学任教的年轻代课教师不是嫌每月元的工资太低,就是嫌工作环境太差,再加上人们对麻风病认识不足的阴影,这些年轻的代课教师教上一年两年就不愿再教走掉了。从年到年,相继走了5位代课教师。

就在那几年,彭绍贵曾到大理、楚雄等地打工,虽然挣不到大钱,但自己糊口之外,还能给家里补贴许多家用。年3月,当他得知,因为月工资减到.5元而没有人再到健康村小学任教,因此健康村小学就要被迫停办的消息时,他感到很不安,如果学校停办了难道又要让这些特殊的娃娃们重蹈自己的覆辙,回家放牛放羊吗?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放弃在外打工挣钱的活儿,直接回家向社长说明自己愿意代课,不愿意眼巴巴望着学校停办,让孩子失学。社长对他说,每月只有元的代课金,怎能养家糊口?他说:“如果要考虑钱的问题,就不回来了。好不容易才办起来的学校,如果一经停办,要想恢复起来就太困难了!哪怕国家不给代课金,只要还承认这所学校存在,我就坚决教到底。麻风病人后代的孩子没有书读,没有学上的历史悲剧可千万不能再上演了!”社长听了彭绍贵的话,就到乡里找教委主任。教委主任还不大相信社长的话,就亲自到藤蔑河小组找到彭绍贵,问他是不是真的愿意干,彭绍贵说只要你们相信我能教,不撤这所学校,我就坚决教到底,直到有老师愿意来为止。就这样,已经停课两个月的健康村小学又传出了朗朗书声。从此,彭绍贵也就做起了健康村小学的代课教师。

彭绍贵到健康村小学任教后,他先是一家一户地去把不想上学的学生找回来,然后编成一、三、四、六几个年级。在教学中,他实行以好带差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把差生分给优等生辅导。他严格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学生,也按照《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学校简陋,但他还是每周进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特别的努力

年9月,北京清华大学离休教授郑用熙和关英夫妇为捐建马海德希望小学来到郭大寨乡进行选址。彭绍贵有幸参加了选择校址座谈会。会上,郑关两位教授说:马海德希望小学建好后,要优先接收麻风病人后代子女就读。会议还决定,从0年起,健康村小学只教一、二、三年级的课程。从四年级开始,就到马海德希望小学就读。这是一件多么令麻风病人后代高兴的事情啊!改变麻风病人后代前途命运的机会真的来了。40多年来,麻风病人后代与世隔绝,不能跟社会相融合,这次会议能够作出这样的决定,预示着麻风病人后代的命运将得到彻底改变。面对这样的决定,彭绍贵喜出望外,高兴无比。

认识了郑关两位教授后,他就把两位教授当作救命稻草,紧紧抓牢。他把藤蔑河小组里的生活情况详细的向两位教授进行了讲述。他还特别提出,能够到马海德希望小学就读是天大的好事,但由于村里经济发展滞后,家庭生活困难,如果有条件,还希望尽量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

郑关两位教授回京后,发动亲友组建了“麻风病人后代专项助学基金”,同时向凤庆县教育局等部门商讨每个学生每学期资助多少的标准,并一再强调他们是助学,不是供养孩子。与此同时,郑教授还写信让彭绍贵调查实际情况。郑教授根据县教育局和彭绍贵提供的实际数据,最后决定每学年每位麻风病人后代学生资助元。从此,“麻风病人后代专项助学基金”得以成功实施。到8年底,“麻风病人后代专项助学基金”已为68名学生提供了资助,得到资助的学生从四年级读到了初中,高中和中专。

从年开始到现在,郑关两位教授常常与彭绍贵商讨有关“麻后生”的培养事宜,到8年底,两位教授给彭绍贵的信函就达多封。彭绍贵不无感触地说,我们麻风病人后代能有今天,是党和政府关心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其中郑关两位教授的功劳不可磨灭。如果没有他们倡议,我们这些“麻后生”就很难走出山沟沟。

彭绍贵从年代课开始,至今已有10年了。他把精力全放在培养学生上。0年,由于健康村小学的学生多,三个年级都有,乡教委考虑到彭绍贵老师的负荷太重,就从外社调来一位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一个学年结束后,他们把成绩比较好的6个同学推荐到马海德希望小学读四年级,从此藤蔑河村的麻风病人后代真正迈出了向外求学的第一步。因为这几个孩子是首批融入正规学校的“麻后生”彭绍贵老师每到学区办事都要去看望他们,跟他们谈心,安慰他们正确看待其他同学的歧视目光。几年后,这6位同学不但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还有2人考上了中专,1人考进了凤庆一中的尖子班。考上中专和高中的学生因为没有出过远门,彭老师就为家长当担起了送孩子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的任务,有的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送孩子到临沧,到凤庆的往返费用都有他自己承担。

彭绍贵老师批改作业

说彭绍贵老师助人,那是习以为常的事。村里人有什么感冒、头痛的病痛都找他医治。因为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中医,对针灸、火炙、电炙都比较拿手,对跌打损伤等疾病也能医治。因为村里的麻风病人较多,需要看护的病人也多,自然,他就成了村里的看护人员。病人有什么需要,他随叫随到,村里找他医病,他都不收钱,客气的人家就买几包香烟或是打一壶酒了事。1年9月的一天,有个学生在家里玩耍,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摔成髋关节脱臼。在学生的父母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彭老师帮他们医院进行手术复位。几天之后,当家长去办理出院手续时,还差元的医药费。那时,家长没钱,彭老师的身上也没钱。怎么办呢?情急之下,彭老师先让那个学生和他的爸爸回家。他却把在象贤中学读初中的妹妹叫来,医院的值班室里做抵押,自己却毫无把握地到处去借钱。因为城里没有熟人,他就去县教育局申请先支付三个月的代课金,可他的代课金是乡教委发放的,县教育局没有支付给他。当他空着手走出县教育局大门的时候,他哭了,哭得很伤心。他知道,男儿有泪不轻淌,但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泪却流得很自然。就在他满城乱撞的时候,却意外地遇到了县疾病控制中心的1位医生,当他把情况说明后,那位医生借了给他元。于是,他纂着那元钱,医院的妹妹领出来,才返回学校上课。

特别的追求

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改变麻风病人后代的命运,这就是彭绍贵老师的特别追求。

他当上代课教师后,感觉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读书需求,他在给清华大学的退休教授郑用熙和关英夫妇写信时,说明了这个情况。他在信中说:“不管家里有多贫困,也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继续学习,继续深造,为村里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知识。”他的精神打动了两位教授,两位教授下定决心帮助他,就向在美国的女儿郑盼说明了情况。郑盼的丈夫刘阳就和好友曾荣森、刘慕仁夫妇一起为彭绍贵捐款,给他买了一套由北京三辰影库出品的价值15元的小学到初中的全套自学光碟供彭绍贵自学。彭绍贵不辜负资助者期望,他白天上课,晚上自学,无论春夏秋冬,也不管风霜雨雪天天如此,年年如是,最终学完了整套教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年,乡教委推荐他到凤庆县教师进修学校就读两制师范。这时他犹豫了,因为他的妹妹彭绍菊在象贤中学初中毕业后,也报考了凤庆教师进修学校中师班并被录取了。一个有两位残疾人的贫困家庭,要供两个学生读书,怎能支撑?不去读吧,几十年的梦想无法实现。去读吧,学费、生活费要从哪里来?经一家人再三讨论,最后决定,哪怕卖掉家里的猪鸡牛羊,也要去读。

到学校后,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生活虽然艰苦,但能坐在教室里做一个真正的学生聆听老师的教诲是十分幸福的。他想,要说艰苦,家里的妻子,小孩父母为支持我们读书还更艰苦。为了让自己读书,连不下地多年的母亲也拖着残肢下地干活了。

彭绍贵兄妹在学校刻苦学习,艰苦生活的情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看在眼里。为了树立学习正气,鼓励兄妹俩顺利地完成学业,学校先是免了他俩的学费,后又免了他俩的书费,同时还为他俩申请到了“麻风病人后代专项助学金”每月80元。

在教师进修学校读书的两年时间里,他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认真完成各科教程,在学校创办的小报上还发表了他写的《心中的浪潮》和《把握今生》等诗文。彭绍贵总是省吃俭用,每周给妹妹的生活费是25元,可他每周只花15元。每天同学们到食堂吃晚点时,他都在教室里看书。

他虽然身在教师进修学校读书,可心里一直挂着健康村小学。他经常写信告诉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困难时要克服,要坚持。特别是女生,要改变十七八岁就找个人家嫁人的观念。如果不改变观念,就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

5年,彭绍贵老师毕业了。在毕业晚会上,当他从班主任手中接过毕业证书时,忍不住掉下了激动的眼泪。是啊,一个放牛娃,27岁才真正圆了一个学生梦,29岁才得到一个中等师范毕业证书。这是多么艰难,又是多么的有意义!

彭绍贵兄妹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摆在他们兄妹俩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出去打工赚钱,尽快偿还由于读书欠下的债务,另一条就是回家,继续代课,每月拿元的代课金。

出去打工挣钱是有条件的,因为彭绍贵的老家有一位叔叔的儿子就在楚雄当开矿老板,村子里有好多人都去给他打工,每月最少都拿0多元。况且,他堂兄也说了,只要他去,不可能不给他安排工作。可彭绍贵老师还是丢不下村里的孩子,不愿意离开健康村小学。在他刚要毕业的时候,他就给郭大寨乡教委和县教育局写信,要求继续回到健康村小学任教,郭大寨乡教委和县教育局都答应了他的请求,但说明仍然只能是代课,月工资只有元。

彭绍贵老师说,按他家当时的情况,他的妹妹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可他妹妹在他的影响下,也选择了一所公办教师不愿去的学校代课,仍然是每月元钱的代课金。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兄妹俩。近几年,村里人都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却为元的代课工资全天候的备课,上课和批改。有人曾经问过彭绍贵老师,你们究竟图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彭老师无言。是啊,彭老师图什么呢?在我跟他通话的时候,他告诉我,只要麻疯病人的后代还有适龄儿童,哪怕分文不取,我也要义务教学,决不能让他们失学成为文盲!

后记:

彭绍贵老师的事迹感动了我,使我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写下了上面的文字。前些天,他给我发来了一条信息,说他已经领到了转为正式教师了。

作者简介:陈开心,本名陈庆云,男,彝族。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12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