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党建引领,把各族群众凝聚在全产业链发展上;文化引领,把各族群众凝聚在美丽凤庆建设上;创新引领,把各族群众凝聚在乡村振兴战略上。”近年来,凤庆县以“滇红儿女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为创建主题,以“三引领三凝聚”为载体,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铸牢共同体意识

突出基层党组织“一核”引领,注重以集体经济提升工程增强造血能力、以党群素质提升工程激发内生动力“两力”齐驱,坚持以全民积分制管理推动“自治”、全域网格化管理推动“法治”、感党恩教育推动“德治”“三治”并举,形成基层组织建设、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城乡善治“四位一体”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农林产业发展组织化,组建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核桃水洗果联盟,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推进农林产业发展组织化,用产业兴村强县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每年至少完成名农民职业化脱产化“证书式”培训,推进各族群众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双提升。推进自然村内部分工协作组织化,用科学的规划引导各族群众在乡村旅游中全员参与分工。为让各民族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中都能就业、能致富,在有基础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同步规划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形成产销一体环环相扣、扣环成链的闭合产业链条,通过党组织引领,各族群众结合自身特长,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链上的种植、养殖、旅游接待、食宿服务等各环节的分工经营,共同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村庄建设。

文化引领润人无声促团结

“我们的校园里各民族师生和谐相处、亲如一家。学校在雏鹰争章活动中设了一枚民族团结章,为了那面代表着团结、代表着和谐、代表着进步的流动红旗,同学们个个都遵规守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学期我们班被学校评为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

“这一组剪纸作品表现的是在凤庆县居住的少数民族。布朗族、佤族、彝族……”

在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说起民族团结故事来,同学们如数家珍,倍感自豪。

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是一个由彝、白、回、傣、苗、佤、布朗、汉等22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学校牢固树立“宣传教育不放松,每天都是团结日,人人都是责任人”的思想,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始终做到工作宣传化、宣传常态化。以课堂为主渠道,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做到“三进三有”,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同时,开设每周至少一节专门的民族团结课,以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的赛事活动、文体活动、联谊活动等,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

凤庆县还依托各村村史室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好知恩感恩、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农民讲习、民族团结“五堂课”,用活滇红茶博物馆、滇红老厂区、勐佑红色教育基地、文庙、鲁史茶马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文化为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发展美、生态美、风气美”的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逐步成型。

创新引领团结基础更牢固

凤庆县出台系列实施意见,不断健全机制。年以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项目42个。采取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课程,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校园、上街子、入自然村活动场所、进传统节日等,加快推进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民族人才培养、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等措施,多措并举,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

年凤庆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实现省市两级连创,为确保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永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47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