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928/14443069425.shtml

人类最早栽培野生茶树的地区——无量山、哀牢山

茶,山茶科,灌木或小乔木。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及中南半岛北部。包含了大叶与中、小叶品种。

01

野生茶的进化过程

野生型茶树种质资源俗称野茶、山茶、大树茶等,多属大理茶和厚轴茶等。多产在西南地区澜沧江流域的原始森林和山洼箐边,呈无序状态,亦有早先居民移植野生茶树种植在房前屋后或田头地埂。

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说明历史上中国西南地区的澜沧江、金沙江流域都生长有不同品种的野生茶树。

野生型茶树中的阿萨姆种,本来只适应在比较湿热的地区生长,通过基因变异,有个别茶树能适应温凉的气候,于是这些变异的茶树就能迁徙到巴蜀大地大量繁殖,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逐渐演变成了中小叶种。而巴蜀的先民们对这些野生茶树进行人工驯化,培育出了先进的良种,逐渐形成茶文化的概念。

在巴蜀先进的茶文化的不断渗透、影响下,澜沧江流域的先民们也把那些当药和野菜使用的野生茶树、过渡型茶树进行规模化种植,并改进茶叶加工工艺,从“采无造法”到采而造法,改进品饮方法。如在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的“锦绣山河”大茶树和普洱市景东县太忠镇大柏村丫口社的大茶树,都属野生型古茶树,是早先人们从深山中把野生茶苗人工移植而成,在茶树进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年包忠华把这类茶命名为“人类栽培驯化野生茶树的活标本”。

云南省知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老师,曾著《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等书,她认为:“云南谈茶历史文化,茶树起源、演变,离开景东无量山、哀牢山和银生茶文化就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02

栽培茶的推广路径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普洱是“世界茶源”,而无量山、哀牢山是“世界茶源”的核心区。其茶种在向中原地区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中小叶种,在向云南其他地方的传播过程中,茶树品种不断得以提纯。

人们不断追求产量高、茶味好的品种进行推广。推广路径是以景东为中心(镇沅县过去大部归属景东),逐渐传入四周的景谷县、宁洱县、墨江县和相邻的大理州南涧县及一江之隔的凤庆县、云县等地,这些地区茶树品种纯度比景东高,也出现大量“地埂茶”的种植模式,茶树品种有野生型、人工栽培野生型、过渡型茶树和中小叶种茶,只是比例比景东小。如在宁洱县困鹿山皇家茶园的多株大茶树中,为大叶和中小叶种混植。

从宁洱再向外的区域,种植的茶树小叶种茶就更少了;从宁洱传到西双版纳、澜沧等地之后茶树品种又提升了大一步,如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澜沧县景迈山、邦崴古茶山等品种很近似;西双版纳的良种与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也开始向北传播,到明代成化年间(—年)西双版纳地区的茶种传入到临沧地区的双江县勐库镇,培育成为著名的勐库大叶种,再逐传到云县、凤庆等,最后回传到祖地景东。

我只能从目前茶树品种情况和地域进行简述,实际茶种的推广是通过人类活动传播的。我到景东的很多老茶区采访,当地人总会说:“这些连片种植的有一二百年树龄的茶树,据说是从勐库买来的茶种,大的就不知道了。”勐库大叶种茶自清代至今一直是云南茶的主推良种,是云南茶树品种的代表。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7978.html
------分隔线----------------------------